馬桶國王-邱和成 和成沿革 和成小故事 和成大紀事

和成小故事

  

最早開始作便器的窯場


馬桶,是我們每天生活的必需品,每天都會跟它有多次的「親密接觸」,但鮮少有人將馬桶跟陶瓷品聯想在一起。台灣衛浴的龍頭老大-和成,最早是在製陶業興盛的鶯歌開始發展創立;一九三一年邱和成在鶯歌創辦「和成製陶部」開始,由製作花盆、便器、研發衛浴設備…,一路走來發展成跨國企業集團。本館也特別採訪到一手將和成企業王國帶到高峰的前和成董事長邱弘文,請他談和成三代以來創業的過程。

  邱弘文的父親邱和成,本名邱成,也是和成最早的創始者。邱成出生在三峽,十九歲那年去考警察,作了二十年的警察,退休後來到鶯歌。為何當年會選擇走上陶瓷這條路呢?邱成的妻子王月是吳洗的養女,吳洗是磁灶人,從事粗盆、金斗甕、日常生活用的陶器製造,所以後來邱成在退休後就走上了製陶之路。而也因為邱成在當警察的時候與日本人有比較好的交情,知道日本人有喜歡種花的習慣,所以他選擇做花盆,跟吳洗做粗盆、金斗甕等生活用陶的路線不同。

  「和氣買賣不欺三尺童子,成業有道義取四方財」,這是早年邱成貼在自己商號「和成」門口的對聯,後來越看越喜歡,乾脆就把名字改成了「和成」,同時也是取「和氣必成」之意。邱弘文回憶,剛開始是在鶯歌老街那邊製陶,父都親自投入人力製陶,工人約有六、七個。

  一九四0年,邱和成在他岳父吳洗與其他八人成立的「協和公司」(又稱九公司)旁,建立了一座目仔窯,由製作花盆轉為製作日式非水洗式便器。邱弘文提到,當時廁所不普遍,鄉下都沒有廁所,而也因為衛生觀念不好,所以公共廁所都很髒,所以日本就推廣在每一戶住家都要做廁所。一開始和成所製作便器的造型是模仿日本,「當時大家對便器的製作原本一點概念都沒有,我們可以說是台灣最早開始作便器的窯場之一。」邱弘文說。後來和成興建了一個共有七間窯室的登窯,開始大量生產便器,員工也擴充到二十餘個。邱弘文十九歲高中畢業之後,隨即進入窯場幫忙父親,但在一年後就被徵召去當兵,還差一點就被抓到菲律賓去當砲灰。

開發坐式馬桶

  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和成改稱「和成製陶廠」,邱弘文回到家中繼續協助窯場的運作,二十二歲的邱弘文接下工廠的經營,二弟在旁協助幫忙,「那時真的是老闆兼苦力!」他說。和成在光復後買下九公司的窯場,並開始進行坐式馬桶的開發。邱弘文回憶,九公司原本的窯場前方式八室的「目仔窯」,後面連接蛇窯,「這樣的設計可以節省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燃料」他說。在和成逐漸買下九公司的股份的同時,工廠的也發展到五、六十個人的規模,有段時間和成也燒製耐酸、耐火的化學用陶器。當時和成使用的陶土包括了北投土、苗栗土,而後來與金門往來之後也引進金門土。而光復後經濟漸漸好轉,和成也開始進行坐式馬桶的開發。

  「開發坐式馬桶,一開始是模仿英國。」邱弘文說,在日據時代所做的非水洗式便器,是先做好模之後,將一片片壓好的陶板貼在模中製成,而坐式馬桶則是用到注漿法,必須用到內外兩個模,注入泥漿的水與土比例也尚待研究。和成花了幾年的時間摸索實驗,最後終於成功地掌握了在模具製作與泥漿比例上的技術。民國三十八年,研發成功後,和成作了一批馬桶給當年台灣省政府辦公室使用。

邱和成夫婦
邱和成夫婦



第一代坐式馬桶
民國44年,和成開發出第一代坐式馬桶。
右為邱和成,左為大兒子邱弘文。


和成老工廠
和成舊廠外觀



成功企業的典範


  民國五十年,「和成製陶廠」改組為「和成窯業 公司」之後,邱弘文赴日考察,翌年向日本 買了一份隧道窯的設計圖,並聘請日本技師來台協助建窯。邱弘文帶領工人,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終於把這座長七十公尺的隧道窯建好。但沒想到在建好之,有半年多的時間試燒都一再失敗,後來終於找出問題,加以改良成功。「那個時受最辛苦的。」邱弘文回憶起當年的屢次失敗的經過仍頗有感慨。

  民國六十一年,和成在桃園大南買下三萬多坪土地,興建和成三廠,並直接向西德克拉公司買進一條長達一百公尺的隧道窯,而這次隧道窯興建的成功,讓和成連續在國內獲得好幾個獎項,包括:建國六十年外銷產品展覽特優獎、中國民國第一屆建材獎、十大公司金牛耳獎等等。民國六十八年,邱和成去世,邱弘文接任和成董事長,同年由西德引入一條長一百五十公尺的隧道窯,是當時全國最長的一座。接著又建造梭子窯、以及多座隧道窯。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和成的營運到最高峰,員工人數也成長到二千多人,一共有九座窯同時開火!

  和成之所以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非常重視新產品的研發。在與日本某家廠商合作但無法真正獲得技術轉移之後,和成在民國六十九年,成立研究開發部。民國七十年,更名為「和成欣業公司」。民國七十三年,單體馬桶研發成功,和成推出阿爾卑斯系列,並開始大量外 銷,打進國際市場。而在衛生陶瓷之外,和成也陸續成立分部與子公司,自行生產瓦斯爐、熱水器、地磚、磁磚、廚具、鋁窗等等,提供住家整體空間配備所需。

  在事業成功之餘,和成也不忘回饋社會,民國八十一年,和成成立財團法人「和成文教基金會」,創辦金陶獎,鼓勵陶藝的創作風氣,並舉辦「吾相吾土-台灣民謠交響詩」音樂會,推廣台灣民謠音樂,並將音樂會所得全數捐給法鼓山文教基金會。

  和成可說是典型的家族企業,自邱和成創辦以來,邱家的第二代兄弟姊妹十一人全部進入和成分擔工作,直到第三代。邱弘文在董事長任內十五年,七十歲時退休,由老三邱俊榮接任董事長,而邱家的第三代也相繼投入和成的營運。近十年來,國內經濟不警氣,和成開始將觸角漸漸伸向國際,陸續在中國大陸、菲律賓設廠。

  和成的一廠、二廠、三廠則根留台灣。創立於1931年的和成一廠,目前以生產塑膠射出成型的各類型衛浴配件、馬桶蓋及豪華化妝鏡、小學士環保課桌椅等產品為主。和成二廠成立於1967年,以生產給水銅器、廚具為主。和成三廠成立於1971年成立專門研究開發與生產衛浴設備為主。近十年來,國內經濟不景氣,和成開始將觸角漸漸伸向國際,陸續在中國大陸、菲律賓設廠。

  目前,和成已發展成為橫跨住宅相關設備領域的企業集團,在全球同業規模中與美國AMERICAN STANDARD、日本TOTO並列為前三大國際級公司。同時,在中國大陸世界品牌競爭激烈市場中和成始終保持前四名;在台灣、菲律賓、韓國等市場,和成更高居第一。回顧和成發展七十年來發展的腳步,和成可以說是台灣本土成功企業的一個良好典範。

參考資料:訪談和成 鄭良河經理
參考資料:方天龍(民85)。淬煉-登上阿爾卑斯的和成欣業。台北市:商周文化。
參考資料:陳庭宣主編(民94)。典藏台灣陶瓷陶博館常設展。北縣:鶯歌陶瓷博物館。
參考資料: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